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23-01-31 14:22 瀏覽量:
各有關單位:
圍繞《青海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青政辦〔2021〕117號)布局,按照《青海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規程》(青科發計財〔2017〕181號),為加強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儲備庫建設,保障全年申報工作順利開展,現將青海省2023年度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予以發布,相關申報事項通知如下。
一、重要事項說明
。.科技計劃項目按照“全年開放申報受理、分批評審入庫、集中立項出庫”的原則,項目管理處室將一年多次擇機組織項目評審,在評審前通過形式審查的項目可參加評審,每次評審時間另行通知。未通過形式審查不能參加當此評審的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后將進入下次評審。通過評審的項目,將進入項目儲備庫,根據預算下達情況,按入庫先后順序并結合重大工作任務立項出庫。
。.2023年度省級科技計劃中將繼續擴大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范圍。
。.省級科技計劃將充分考慮企業參加技術體檢和創新挑戰賽等情況,對有關創新需求給予優先支持。
4.根據科技體制改革任務要求,2023年度省級科技計劃中將試點“賽馬制”支持方式。對個別重要技術難題存在多條技術路線且難以評價優劣的,給予并行支持,根據年度技術進展和成效評價情況,對進展較好的項目給予繼續支持,推動完成研究任務,確保有研究團隊能最終“沖線”。
。.以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目標,面向我省重大倡議需求,聚焦平臺性、綜合性、交叉性,注重產學研結合,圍繞特色領域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化對接融通,開展青海省實驗室建設試點。
。.凡是研究涉及人類遺傳資源采集、保藏、利用、對外提供等,須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執行,申報前取得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批復,未取得的不予受理。
7.凡是研究涉及人體研究須按照規定通過倫理審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重點方向
。ㄒ唬⿵娀瘒疑鷳B安全屏障科技支撐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不斷筑牢國家安全生態屏障,承擔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加強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濕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態治理修復,提升森林、草地、濕地、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及服務功能。圍繞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支撐三江源、祁連山、環青海湖、柴達木、河湟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研發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功能恢復和持續改善的技術模式,探索典型脆弱生態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創新碳匯和生態補償等未來大生態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態文明新模式。
1.生態價值轉化。
生態價值評價體系建設及關鍵技術;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關鍵技術;青藏高原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機理研究;基于物質循環的固碳途徑關鍵技術。
2.國家公園建設。
國家公園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關鍵技術;國家公園全息展示服務平臺建設與示范;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修復與建設關鍵技術;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及應對策略研究。
3.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黃河源區水源涵養功能提升與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文化資源數字化關鍵技術與應用。
4.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江河徑流變化及演變規律研究;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關鍵技術;水環境、水生態治理與修復關鍵技術;水資源高效節約利用技術研究。
。ǘ┮I高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科技創新全過程,以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現代化水平,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發揮特色資源和區位優勢,堅持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推動鹽湖、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綠色有機農牧業等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做強傳統產業。大力培育倡議性新興產業,支持企業加強節能降碳、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裝備開發、技術成果轉化示范,支持煤礦智能化安全生產,支撐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統籌“五個示范省”建設,全面塑造青海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大的創新引擎。
1.鹽湖資源高值化利用。
鹽湖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關鍵技術;鹽湖鎂資源多元化高值利用關鍵技術;鹽湖跨界融合關鍵技術;鹽湖智能化生產關鍵技術。
2.清潔能源高效開發。
基于綠色能源生產的碳減排評估;智能電網關鍵技術;光伏、光熱、地熱、儲能關鍵技術;可再生能源與氫能集成利用技術。
3.新材料研發與應用。
硅基材料關鍵技術;鋁基材料關鍵技術;碳基材料關鍵技術;鎂鈦銅等合金材料關鍵技術;綠色包裝材料和產品研發關鍵技術。
4.鋰資源開發與產品制備。
鋰資源精深加工利用關鍵技術;鋰基材料關鍵技術。
5.數字經濟融合應用。
高端裝備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智能生產制造關鍵技術與應用;面向社會管理的大數據決策關鍵技術及平臺;科技大數據中心建設應用與示范。
。ㄈ┛萍紕撔略鲞M民生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增進民生福祉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破解民生難題。聚焦農業農村、醫療養老、城鄉發展、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開展高原特色農牧業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構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技術創新與示范。研發轉化醫療健康先進技術成果,完善公共安全應急響應技術體系,開展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及風險防范。破解智慧城市、綠色建筑、消防安全、節能環保、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等方向關鍵技術,加快數字信息技術在民生領域的深度應用。推動科技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加大對青繡等民族特色文旅產品的挖掘與開發利用,全面服務鄉村振興倡議,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以先進科技成果應用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1.生物及中藏藥技術研發。
特色生物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生物技術轉化與應用;特色生物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中藏藥產業創新發展關鍵技術。
2.現代種業和農業高效生產。
農作物種質資源和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及應用;育繁推一體化及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集約化、標準化、規;G色生產體系創建;智能農機裝備研發與應用;生態農牧業智慧服務關鍵技術。
3.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精深加工。
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技術創新與示范;特色農畜產品儲運和保鮮技術;特色農畜產品二次加工技術;農畜產品加工副產品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4.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
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高原病、地方病、重大慢性疾病和突發傳染病等防控與診療技術;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人口老齡化、殘障康復技術和心理健康研究。
5.民生科技保障。
人居環境改善關鍵技術;“科技+文旅”深度融合;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倡議;科技助力平安青海建設。
。ㄋ模┎季纸ㄔO重大科學基礎設施
聚焦國家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需求,發揮我省自然資源和應用場景優勢,推進光學臺址、射電多波段臺址遴選和建設,打造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繼續推進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建設,為青藏高原人類資源的保護、管控和研究提供核心倡議資源支持;推進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綜合研究站、野外綜合科考基地等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布局種質資源庫、科學大數據中心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
三、各計劃申報要求
。ㄒ唬┲攸c研發與轉化計劃
1.企業研究轉化與產業化專項、科技成果轉化專項。
。1)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產學研融合依托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實施的科技項目。重點支持省級及以上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入駐企業。
。2)由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一般采用企業先行研發投入,財政資金后補助方式對承擔單位進行支持。對于急需突破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公益性項目,可采取前補助方式進行支持。對于技術路線明晰,且預期研究成果應用、示范前景較好的企業牽頭項目,開展先給予部分財政啟動資金支持,待項目完成并通過驗收和審計后撥付剩余補助經費的支持方式試點。
。3)涉及臨床醫學研究,優先支持依托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實施的項目。
2.科技援青合作專項。
(1)省內單位應聯合東部省市相關單位共同申報。項目申報單位應為青海省境內注冊滿一年以上的企事業單位,第一參加單位應為省外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和企業等單位。以上單位無相關不良誠信記錄和法律訴訟風險。
(2)省外合作單位應具有與申報內容相符、相對成熟的前期研發成果(論文除外)和具有研發基礎的團隊,無知識產權糾紛。申報雙方應簽訂責、權、利明確清晰的科技合作協議,并在協議內容中注明合作雙方各自具體承擔的工作內容、責任分工、資金籌措和分配等相關內容。
。3)合作省市的項目負責人應具有主持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或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工作經歷。
(4)由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主要采取事前補助與事前立項事后補助相結合方式進行支持。
(5)成果轉化地和實際收益地必須在青海省區域。
3.國際合作專項。
。1)支持省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牽頭,聯合國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機構,共同開展前沿理論、科學方法、技術實驗等方面的國際科學研究合作項目。
。2)研究內容清楚、目標清晰、責任明確、渠道暢通,項目申報單位與合作的外方單位必須簽訂合作協議,并在協議中要明確科技投入、分工、知識產權以及成果歸屬等內容。
。3)由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一般采用企業先行研發投入,財政資金后補助方式對承擔單位進行支持。
(4)項目合作的外方須有一定比例的經費投入(包括實驗室、研究中心等科研設施設備的使用以及技術轉讓、技術指導、勞務、講學、訪問、培訓等方式折算的科技投入)。
(二)基礎研究計劃
1.須提供有資質的查新機構出具的有效科技查新報告(軟科學研究計劃除外)。
2.省外單位申請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須與青海省內單位合作。軟科學研究計劃實施期限原則上為1年。
3.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青海學者、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杰出青年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優先支持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或其他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及以上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青年科技人員;面上項目優先支持“青海學者”、青海省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青海省“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計劃中的杰出人才和領軍人才或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科技創新人才;青年項目優先支持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團隊支持圍繞共同的科研目標和方向,由團隊帶頭人和一定數量的科技人員組成,在長期持續合作的基礎上形成的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科技創新團隊,優先支持青海省“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計劃中的科技創新團隊、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的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團隊。
4.基礎研究類項目原則上同一申請人每個年度只能申報一次。
。ㄈ﹦撔缕脚_建設專項
主要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農業科技園區、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及新型研發機構、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等。主要采取“項目+平臺+人才+資金”的一體化方式,根據定期績效評估結果給予支持的組織管理形式。其中:
1.科研基礎條件和能力建設專項購置100萬元以下(不含100萬元)小型儀器設備比例不得超過申請資助經費的30%。
2.大型科研儀器購置補貼支持單臺價值在100萬元以上對本行業和重點學科建設具有推動作用的大型科研儀器,原則上不能為我省其他單位已購置且共享的科研儀器。對于立項支持的儀器在儀器購置費上給予70%的專項補貼,申報單位需配套儀器購置費用的30%以及用于儀器使用環境改造、人員培訓等其他費用。
3.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項目須由建有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的醫療機構牽頭申報。
(四)其他
科技創新示范縣、科技顧問、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科技專員、科普和《青海省關于優化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獎補政策兌付等按照各自政策執行。
。ㄎ澹┕残砸
1.企業為牽頭單位申報時,申請資助的專項經費與自籌科研經費的比例不低于1:1。企業上一年度研發投入應達到申請財政資金的1倍以上。(轉制科研院所除外)
2.產業化類項目申報主體應擁有與專項相關的前期研發成果,并具備項目實施的相關前置基本條件。
3.鼓勵立足青海實際,針對我省“軍轉民”“民參軍”“軍民共用”三個方向的技術需求,開展研究示范,支持我省軍民融合產業體系發展。
4.鼓勵圍繞科考成果服務我省打造生態“高地”和建設產業“四地”等,提出系統治理方案與應對舉措,開展青藏科考成果轉化、應用與推廣,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四、申報單位的條件
1.申報單位一般應在青海省注冊(軟科學計劃項目、揭榜掛帥承擔單位可為省外注冊單位)滿一年以上,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等單位。
2.申報單位應具備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的綜合能力,規章制度健全,無不良信用記錄。有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財務狀況良好,資產負債率原則上不超過70%。
3.申報單位應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能夠做到經費?顚S,單獨核算。有自籌科研經費的專項須就自籌經費做出承諾,并保證及時足額到位。
4.每個項目的聯合申報單位原則上不超過5個法人單位。
5.規模以上企業應提供上一年度統計填報《規模以上工業法人單位研發項目情況》表號(107-1)、《規模以上工業法人單位研發活動及相關情況》表號(107-2)作為研發投入憑證。
五、項目申報人員條件
1.項目負責人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無不良信用記錄,有一定科研基礎,具備良好的學風和科學道德的科技人員,其任職資格專業方向須與申報項目研發方向一致,原則上應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2.中小企業、市州及其以下單位具有相應中級職稱的科研人員,由2名相關領域高級職稱科研人員推薦即可申報重點研發與成果轉化類科研項目;基礎研究計劃項目負責人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須由2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及其所在單位學術委員會研究推薦。
3.項目負責人在項目執行期內原則上年齡不超過60周歲(兩院院士、青海學者、省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計劃杰出人才不受此項限制)。受聘于我省法人單位、在職在崗,并簽訂有與項目執行期相適應的聘用合同。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負責人優先支持35歲以下(女性40歲以下)且未曾獲得過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資助的優秀青年博士;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年齡不超過40周歲。鼓勵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申報省級國際合作項目。
4.項目負責人同期主持或參與項目數不超過3項,主持項目不超過2項(除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創新團隊項目,同一計劃類別同期只能主持1項)。兩院院士、青海學者、省高端創新創業人才計劃杰出人才、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大型科研儀器補助、科技基礎條件能力建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不計入限項范圍。
5.項目負責人及參與人員均須按照申報要求簽署誠信承諾書,對所填寫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六、其他要求
1.各級項目主管部門及推薦單位應嚴格按照本通知所規定的專項申報條件、指南范圍要求,做好項目篩選和組織申報工作。在申報資料完整性與真實性、申報單位及項目負責人科研誠信等方面進行認真審查,嚴格把關。有違反科研誠信和在“信用青海”省級信用平臺存在失信行為的科研人員和項目承擔單位均不能申報或參與本年度專項。
2.各申報單位應按照指南確定的方向進行申報,并在申報系統中按相應的指南方向填寫各項內容。
3.為避免科研人員在不知情情況下被動參加項目,項目申報的參與人員也須在青海省科技項目管理系統內進行個人信息注冊。當被添加為參與人員時,將會收到系統確認通知,個人確認后,才會被列為項目參與人員。
4.網上提交申報資料時,須根據不同計劃要求提交以下原件掃描件:
。1)項目(課題)負責人身份證明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之前年度已上傳的不再提交)。
。2)自籌資金承諾函;有生產經營活動的項目(課題)申報單位的應提供上一年度由第三方審計機構出具的財務審計報告。
。3)聯合申報合作協議(包括任務分解、考核指標、經費分配比例和知識產權歸屬等)。
5.申報項目的產出應明確量化,在實施期內可考核。
6.同一研究內容不得在多處室同時申報,一經核實取消該單位本年度計劃項目申報資格。
7.申報過程中對形式審查有疑問的事項,需提前咨詢相關主管處室。
8.凡涉及實驗動物或動物實驗的項目,需在附件中提交(1)項目承擔單位使用的實驗動物或動物飼料來源證明;(2)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或使用許可證;(3)動物實驗工作人員崗位證書。
七、申報方式及聯系方式
。ㄒ唬┥陥蠓绞
1.各項目申報單位須通過青海省科技項目管理系統注冊并登陸申報。軍民融合類、涉密項目請按照相關保密要求報送紙質件,不得在系統內填寫。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資金資助項目另行征集。項目申報書模板請前往省科技廳官方網站辦事大廳下載中心下載使用。
2.各申報單位應按照申報系統格式認真填寫相關基本信息,嚴格按照管轄權限逐級進行網絡申報、審核推薦。市、州所屬科研事業單位和企業等單位應按單位注冊地由所在的市、州科技局進行網絡審核推薦;省級以上產業園區所屬企業可由園區管委會進行網絡審核推薦;省級事業單位、中央駐青科研單位、中央及省直屬企業直接向省科技廳進行網絡審核推薦。
3.在項目申報材料經網上形式審查通過后,須在5個工作日內提交由系統生成并加蓋公章的文本材料一式2份(含附件復印件)至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由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根據各專項集中評審時限,按時匯總提交相關管理處室。
4.根據工作職能,青海省科技發展服務中心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印發青海省2023年度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文章地址:http://www.mcquay1872.com.cn/ktyj/11563.html
上一篇:最新消息!2022年度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 擬立項課題公示 下一篇: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23年度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